這新聞讓我想到很多事.
我沒有小孩但我經常和小孩在一起,而這幾年間更多接觸的是幼兒.
當我和這邊的朋友說到其實我教過最小的家教學生是一個十八個月大的幼兒,大家都張口結舌.但這小孩還同時在學西班牙語.大家更是目瞪口呆...
另一個十二歲的學生,和她討論家教時間可是令人非常頭痛,原因是她學鋼琴,花式溜冰,普通話會話,英語會話,英語文法,再加我的數學,星期天上教堂和忘了要參加哪個制服團體...
再來兩年前的一個六歲小男孩,星期一至四除全日上學,外加放學後最少一項課外學習,星期五是唯一一天只須上學的日子,星期六的行程是早上學意大利語三小時,回家午膳,下午學游泳,回家再跟我學1.5小時漢語.見著這小孩,每每讓我心痛.由一個活潑好動,創作力澎湃的小孩,到後來提不起勁和開始越加煩躁,我曾經盡力把課堂變得有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習,但媽媽要他坐著不停的寫寫默默以應付功課,後來我移民到這兒來,和這一家沒聯絡了,但我總是掛念著這小孩,希望他會繼續好學開心成長
最近閱報經常看到標題寫月花二萬港元讓小孩課外學習,或是五歲小孩學八項才藝,每星期視頻和美國老師學英語.看得我膽戰心驚.究竟大家是怎麼一回事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說來好聽,真的嗎?真的是這樣想嗎?
說到底是羊群心理和成人怕輸的心態吧!我知道很多人會說我今天沒兒沒女當然說得輕鬆,他朝有天如果為人父母便知道不是如此這樣...只是我真的不認為是這樣.
從十六,七歲開始兼職當家教老師,我一直都是以教養為先,人生態度不正確,任憑你讀書再好也是枉然.關心愛護不是溺愛放縱和包庇善後,如果我們連最基本需要的也沒搞清楚,最後是怎麼樣的局面,真的顯而易見.
小孩學習固然要緊,但學習隨了學業以外,還有很多可以關注.一個十八才藝的學生,卻不懂穿衣吃飯擦屁股,那是何等悲哀的事情.進名校真的如此重要嗎?!